為客戶提供專業(yè)技術咨詢及解決方案
提高焊接生產率是推動焊接技術發(fā)展的重要驅動力
隨著現(xiàn)代高性能軍用航空發(fā)動機的不斷更新,摩擦焊機其主要性能指標推重比亦不斷提高。同時對發(fā)動機的結構設計、材料及制造工藝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70年代起,以美國GE公司為代表,在軍用航空發(fā)動機轉子部件(盤+盤、盤+軸)制造中,率先成功地采用了慣性摩擦焊接技術。Textron Lycoming公司生產的新型大功率T55渦輪噴氣發(fā)動機的前盤與前軸、后軸的連接都是采用盤+軸一體的摩擦焊接結構。將摩擦焊接列為80年代發(fā)動機制造中的五項重大焊接技術之一。
德國MTU公司正在開展高壓壓氣機轉子等大型部件的摩擦焊接技術研究;法國海豚發(fā)動機也將摩擦焊接推廣應用于減速器錐形齒輪的焊接,等等。(摩擦焊機)國外一些先進的航空發(fā)動機制造公司已將摩擦焊接作為焊接高推重比航空發(fā)動機轉子部件的主導的、典型的和標準的工藝方法。普遍認為摩擦焊是可靠、再現(xiàn)性好和可信賴的焊接技術。
提高摩擦焊機生產率的途徑有二:一提高焊接熔敷率,例如三絲埋弧焊,其工藝參數(shù)分別為220A/33V、1400A40V、1100A45V。采用坡口斷面小,背后設置擋板或襯墊,50~60mm的鋼板可一次焊透成形,焊接速度可達到,0.4m/min以上,其熔敷率與焊條電弧焊相比在100倍以上,第二個途徑則是減少坡口斷面及金屬熔敷,突出的成就就是窄間隙焊接。窄間隙焊接采用氣體保護焊為基礎,利用單絲、雙絲、三絲進行焊接,無論接頭厚度如何,均可采用對接形式,例如鋼板厚度為50~300mm,間隙均可設計為13mm左右,因此所需熔敷金屬量成數(shù)倍、數(shù)十倍的地降低,從而大大提高生產率。
窄間焊接的主要技術關鍵是看如何保證兩側熔透和保證電弧中心自動跟蹤并處于坡口中心線上,為此,世界各國開發(fā)出多種不同的方案,因而出現(xiàn)了多種窄間隙焊接法。
電子束焊,等離子焊,激光焊時,可采用對接接頭,且不用開坡口,因此是更理想的間窄隙焊接法,這也是它廣泛受到重視的原因之一。
摩擦焊機開發(fā)成功的激光電弧復合焊接方法可以提高焊接速度,如5mm的鋼板或鋁板,焊接速度可達2~3m/min,獲得好的成形和質量,焊接變形小。